四时行·万物生 北林大艺术设计学院部分2020届研究生毕业设计作品展

  “天不语而四时行,地无言而万物生”。2020年如此不同寻常,突如其来蔓延全球的疾病,让我们领略四时之美的心境囿于斗室,让我们仰天俯地漫游山海的脚步暂停。但同时也让我们更珍惜生活学习的平静与安宁,更加眷恋亲人师友的厚谊与深情,也更把这样的珍惜和眷恋,投入这一个不寻常的毕业季,融入到我们的毕业设计作品之中。

  四时依旧更替,万物依旧繁盛。春去夏来,林园再迎浓荫绿意,我们再迎毕业展成。虽然一件件作品不能陈列在学研展厅,虽没了大家在展览现场的忙碌穿行,但居家的毕业设计和云端的展览依旧精彩,即便身处异地,师生共同克服困难,坚守从艺初心,努力奋斗的信念紧密相连,跨越时空。

  在这次“四时行 万物生”的毕业展中,包括了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20届设计学与艺术硕士专业的环境设计、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与交互设计、装饰与公共艺术设计、美术六个研究方向的研究生设计作品。作品展体现了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和艺术灵感,也反映了年轻一代对艺术、社会、生态环境和人类命运等问题的深入思考。作为林业大学的艺术学子,在入校时便种下了一颗“信念的种子”,在这座校园之中的学习和成长,为的是“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

  作品简介:本设计基于对介寿里地块的更新设计,探求青岛里院建筑的更新发展模式。介寿里地块更新设计是在延续里院建筑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建筑进行部分的功能置换,引入青年公寓和文化创意产业,丰富青岛里院区域内的商业类型,并且通过整体的更新规划,创造出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增添生活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使青岛里院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更加有机持续地发展。

  作品名称:新媒体艺术影响下博物馆展陈空间体验设计研究—以中国工业博物馆设计改造为例

  作品简介:基于体验视角下,将新媒体艺术介入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改变传统重“物”轻“人”的展陈观念,优化展陈空间设计,以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最大化。新媒体艺术影响下的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的情境营造,将设计功能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使观者沉浸于多维度时空,加深个体认知、丰富审美体验,进而达到情感与反思体验的作用。设计实践以中国工业博物馆铸造馆改造为例,通过贯穿与强化工业主题、设计参与互动装置、增加共享空间、运用数字化情境还原等设计手段,满足观者的身心需求。

  作品简介:本方案从公共空间可发生的事件作为活力触媒,旨在推进公共空间由物质层面的“空间”向精神层面的“场所”转变。从居民需求和意愿角度充分挖掘空间的事件类型和发生频率。选取回龙观龙跃苑二区为设计对象,利用宅间绿地、楼间空间和人行步道组成公共空间网络,依据居民类型和活动诉求,划分出偏向运动健身、互动游乐、休憩赏景和沿街游园四种主题式的空间,将分散的场地有效整合与功能限定。不仅满足居民活动意愿,加强社区各个组团的交流和互动,而且强化了空间认同感和归属感。

  作品简介:项目位于湖北武汉市洪山区的城市中心地带,临近二环线,周边以居住地块为主,西侧为商业地块。自然游乐园的占地面积约2.6公顷,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设计了多种游乐空间。旨在为打造自然生态、寓教于乐、具有科普性和可持续性的城市公共儿童活动空间,以此来改善儿童自然缺失症。为了更好地连结儿童与大自然,在洪山区的城市公园项目中加入了自然教育功能,希望借此机会为儿童提供一个自然教育场所,唤醒他们的生态意识。

  作品简介:设计选址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中山路。通过一系列分析街道现状与问题,提出中山路改造的设计原则,即如何在保护历史街区的前提下激发旧城活力。宏观上对中山路个案剖析,得出现阶段国内街道改造相关的设计思路。中观与微观分析中山路改造策略,即“修旧如旧”还原历史街区风貌、复兴老字号,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街道景观、串联街道节点、强调街道记忆、调节业态结构等方式激发中山路的活力。

  作品简介:当前,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所承受的压力持续不断的增加,不积极的情绪不能及时缓解,急需设计科学规范的压力释放空间场所。因此本方案以环境心理学中的复愈性环境解理论为基础,提取其五个基本要素:距离感、吸引力、兼容性、丰富性和亲自然。根据这五点推导出解压体验馆的空间组成形式,并按各要素所占比重来合理划分,来有明确的目的性的为不同职业和性格的人打造具有复愈效果并给人带来舒适和放松感受的环境。

  传统花丝镶嵌的现代家居产品设计致力于将传统符号元素变成现代创作素材。把花丝镶嵌的造型规律、机理、色彩等特点打散重组,从传统中获取灵感,再结合当代美学重新定位,基于现代的生活方式设计制造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民生需求的家居产品。

  花丝镶嵌台灯作为床头灯使用,有着一定的装饰意味。花丝镶嵌香薰加湿器的外观以玉兰符号为灵感而设计,有着非常丰富的层次感,展现了自然流动之美。花丝镶嵌委角盒用来放置日常杂物,干净质朴,清新自然。

  2022年我国将迎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北京市将与张家口市崇礼区共同主办。本设计主要探讨如何在崇礼城市夜形象建设中更好的体现出中国的风貌和冬奥会所倡导的理念,并且在冬奥会过后利用现有的城市夜景带动崇礼小镇后奥运经济发展。本设计主要用崇礼城市标志、渲染街道氛围和聚人秀场等照明方式营造冬奥会期间和冬奥会过后的崇礼小镇夜游特色。

  基于社区成为养老中心的大背景下,结合全民健身计划产生的大量的户外健身设施的需求情况,对户外健身设施的功能进行新的探索,在满足基础的健身需求的功能要求之下,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服务,提高老年人晚年的生活水平。

  设施的运动方式参考了多数老年人接触过得人力水车,通过踩踏的方式锻炼腿部力量以及平衡型,在满足健身功能的基础条件下,赋予设提话题性,为老年人提供社交话题。设施通过能量转换装置将老年人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动能转换为电能,为社区设施供电。一方面,老年人通过个人的行动又创造了社会价值,另一方面,赋予健身运动竞技性,将参与健身的老年人联系起来,提供更多社交机会。

  基于产品族理论对激光打标机进行系统的设计分析,解构重组激光打标机部件,得到激光打标机产品族DNA。利用问卷调查法、语义差分法等方法,构建激光打标机产品族DNA与产品感性意向的关系,并利用交互式遗传算法优化部件组合方式,得到基本外观方案,后与前期市场调查与研究、专家访谈所得到的功能需求结合起来,运用到激光打标机产品的方案设计当中。

  该模型基于实用型的太阳能电动汽车为创作背景,结合未来汽车的发展的新趋势;人群及市场环境;太阳能及电能技术的发展以及材料色彩等多方面因素对汽车造型进行设计。通过汽车曲面与太阳能电池板的结合方式,使用环境及人文等多方面来探索汽车外观与驱动效率的平衡,并对汽车各部分零部件细节进行创新与尝试。

  在日常城市轻骑的场景下鲜少见到有佩戴头盔的骑行者,基于此现象采用移情设计方法探索用户对头盔的需求和不常佩戴的原因,从产品设计角度对骑行头盔来优化。移情设计主要作用于前期需求调研,采用情景观察、用户访谈和移情图工具了解需求。产品具有系带调节功能、刹车预警功能、透气性适宜、便携,造型选择半包围的设计。

  · 北京长城国家公园是全球首个以人文历史作为主题的国家公园,政府部门大力提倡生态、人文科普知识传播与研究。将文化与设计相结合,把握探究科普知识传播可行性,系统性研究长城历史背景和文化的可视化设计,挖掘长城文化内涵,全面图解园区内长城构造及材料,体现高品质的自然遗产和混合遗产,同时促进科学普及融入大众生活。

  · 在科普类立体书籍设计实践过程中,将菊花定为设计目标,是想通过对菊花的立体设计制作,让更多非专业领域的学生能了解菊花相关的科普知识,对校的前沿学科菊花育种有所认知,并将菊花的精神和本校的校园文化相结合,打造特有的北林校园文化。

  · 本书一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菊、夏菊、秋菊、冬菊这四大板块来进行科普设置,每个阶段归纳总结出花卉的生长发育过程,分析花卉的植物特性和植物构造,科普相关的花语和艺术表现作品。采用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方式把每个阶段的菊花知识与视觉插图进行转换,并与结构化创新设计相结合,达到科普的目的。

  · 景泰蓝作为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类,无论在器物造型、装饰纹样、色彩配置还是制作工艺等方面都极尽精良,体现出丰富而又深刻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和人文内涵。本组设计尝试结合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需求,将传统景泰蓝工艺与现代设计思路及日常生活有必要进行有机结合,将景泰蓝的色彩设计创新方式付诸于工艺实践和实物转化,从而设计出既有传统韵味又有新意的现代景泰蓝装饰作品,以拓宽景泰蓝工艺在当代的应用场景范围,实现对中国传统景泰蓝工艺的继承保护和创新发展。

  · 逐宋人饮茶的风雅韵味,空间中宋瓷、画作等文房用品中流露的器物美、纹样美皆为装饰的表现,经过人为精心的选配、经营,在空间中达到和谐自然的效果,以一种空间叙事的手法使人们主动融入到逐渐显露的情境中,情境的再现绝非简单的复古,而是通过装饰帮助人们更好的感悟宋代饮茶的魅力,体味饮茶之趣。当下社会受疫情的影响,也引发了人们内心深处更多的思考,一杯热茶唤醒人类对于生活的温情,观见饮茶空间之美。

  · 景观评估(AHP层次分析法)&艺术、社会、生态三个层面的具体设计。N7区域的小区住房和工厂等私人区域后退岸线,预留出大片公共空间,借鉴波士顿和纽约的滨海规划思路,建设美术馆、博物馆、书店等公众建筑,实现空间的开放共享;根据前期调查问卷得出公众最喜欢的三种滨海休闲方式是吃海鲜、赶海、沙滩游戏,提供开放的沙滩供休闲;保留当地具有集体记忆感的码头和海鲜市集,优化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功能布局;实现二十分钟步行范围内抵达滨海地带的交通流线设计,同时考虑特殊人群的出行方式设计,针对于阿兹海默症人群的出行方式设计。毕业设计以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所的项目——青岛西海岸新区绿色生态和智慧城市专项规划项目为支撑。

  随着生活质量的发展,室内装修所造成的污染慢慢的受到关注。在室内摆放观叶植物既有利于净化空甲醛污染,又有利于环境美观,但是,大众对植物降醛的认知大多局限于表层,对于不一样的种类植物降醛效果的差异并不甚了解,对于室内植物摆放的真实效果也缺乏认知。《轻绿》是一款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家居降醛植物APP,它试图将数字植物引入普通用户生活,从而在增强现实环境中提供解决以上问题的方法。

  本动画改编自纳兰性德的《减字木兰花》“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廊叩玉钗。”本动画以自然科普宣传为目的,弘扬中华民间传统文化为宗旨,将民间传统文化诗词内容与植物科普动画形式相结合,讲述了纳兰性德的初恋故事和词中植物木芙蓉的科普知识。

  《诗经》作为中国的优秀文化遗产,蕴涵着精彩纷呈的植物文化。《诗情·花意》交互作品以《诗经》中的花卉植物为表现内容,对植物的古名、今名、现状、使用价值、文化价值进行梳理和归纳。作品将植物知识与植物文化融入艺术化的情感氛围中,用交互设计的方式再现诗文情境,科普植物知识与诗文,实现科普内容的通俗化和传播方式的大众化。

  《丝路奇妙之旅—器物篇》是一套基于儿童美育功能的媒体融合产品,内容灵感来自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丝绸之路。该套创作的主要内容介绍了八个丝绸之路上有代表性的器物。本套作品的创作形式包含纸质绘本、交互APP、实验动画和周边产品四部分,以绘本和交互APP作为重点内容创作,旨在探索儿童美育媒体融合产品的完整流程和模式,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美育。

  新媒体植物科普文创系列新产品共4款。一、自然笔记《北林时候》是一本植物科普记录书,包含插图、科普等内容。其中配备H5交互游戏,交互游戏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目的是为了普及科普教育;二、《林园花名册》为植物图鉴手册,附有校园植物坐标及二维码数字内容,方便大家学习查询;三、吉祥植物主题红包;四、叶子元素卡套。通过作品希望可以提高人们对植物的热爱,弘扬北林校园特色文化。

  《新绿洲》环保教育游戏是在环境行为改变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设计实践,其目的是通过游戏为玩家营造浸入式的游戏体验进而影响玩家在现实社会中的环境行为,提高玩家正确的环境行为意识。游戏为第三人称策略生存游戏,游戏玩家也可以自由切换镜头的位置及视角远近,利用游戏场景中为玩家提供的各种工具影响游戏角色的行为,保证在游戏倒计时结束时间之前控制乱丢弃的垃圾数量,进而完成游戏通关。

  2019年作品《溪声带雨山色青》入选“辉煌七十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山西省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

  创作说明:我的创作取材于城市与园林,画面中草木、山石与耸立的高楼相对,形成了一繁一简、一暗一明的鲜明对比;天空赋以浅蓝,颜色饱和温润,园景设色淡雅,湖面的涟漪与天空设色相映衬。我对画面构图、节奏、设色上的尝试,旨在为观者提供一种精神上的游历,在城市繁华喧嚣之余通过我的作品寻求心灵上的共鸣。希望我的创作能够让观者更加关注自然,重识自然的美好。

  创作说明:是以江南水乡为创作背景,画面整体渲染花青色,凸显烟雨中的江南的朦胧美,山野梯田体现了生活中的平淡天真,我借鉴了敦煌图案中简约有趣的形态,草木等元素勾勒轮廓以填色,回到了“至简”的状态。

  创作说明:以青绿设色,山石轮廓勾勒皴擦,强调山水结构的线条美。我想达到介于古典青绿山水与文人水墨画之间的一种调和状态。青绿山水画的工致、绚烂、堂皇与文人山水画的荒寒、清寂、玄淡,是中国画审美的两极。我想把这两种审美趣味有机融合形成自己独有的审美意趣,构建出一种闲适、温情、有装饰意味的如画如园般的格调。

  2017年作品《菊》参加首届中国(伊春)爱鸟周绘画作品展,2018年作品《南国芬芳》获北京林业大学民间传统文化季师生作品展优秀奖,2019年作品《希冀》入选“礼赞新中国”庆祝新中国70华诞暨绿色创新设计献礼展,同年作品《山里红》获“运河清风”---北京城市副中心廉政书画作品展二等奖。

  作品说明:午后,远远的看着窗外繁华城市的景象,微风轻轻吹拂,掀动了阳台的纱帘,暖暖的阳光透过纱帘洒落在屋子里。时间在此刻仿佛停止,这舒适的环境让人忍不住的想小睡一下。

  作品说明:如今城市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使得朴素的芭蕉、柳荫墙根和田间地头等景象,只能在记忆中寻找。在如今高楼耸立的大城市中,如画者这般能与动植物和大自然亲近接触的机会,显得难得可贵。艺术创作来源于自然,画者从自然中获取写生的创作灵感,通过感官去了解物象形态,用画笔记录下来这美好一隅。

  作品说明:广东早早的入夏了,气温不断攀升,整个城市犹如架在烤炉上。而在城市的某些角落里,爬山虎正疯狂地成长,那叶子层层叠起,彰显着向上的生命力。它永无休止地将绿色的藤蔓爬上墙头、越过院墙,缠绕着梁柱、垂吊在窗前屋下,在炎炎夏日里制造着夏的清凉。

  作品《思古系列图》、《秋山晚翠图》在“献礼祖国七十华诞”作品展中均获二等奖;《临晴峦萧寺图》获优秀奖。

  作品说明:《幽居图》在感受了热闹非凡的北京后,发现最向往的还是那种怡然自得的生活环境,便将这份情感寄托于《幽居图》之中,在山水间去寻找那一份静谧。整幅作品以水墨形式表现,最终通过淡雅而轻快的笔墨语言、开合有致的构图和虚实相生的关系营造出了一种山峦幽静、曲径通幽的画面意境。

  作品说明:素材来源于去丽水所画的写生稿,这里连绵不断的小山坡和一眼望不到头的庄稼地,以及散碎布局的屋舍,都透出着浓浓的烟火气息,使我有了想画的冲动。整幅画利用淡雅的笔墨语言,以及用撞水、渍笔的方法画远山,使远山更生动自然,在若隐若现中营造了山色朦胧的意境,尽显了南方山水画的形式美感。

  作品说明:画中景物只有几棵树,一座小桥,和互相拉扯着的电线,再有便是那若隐若现的远山,在处理的过程中,将画面的左右两边采用留白的方法,对两边的景物进行虚化、延续了画意的同时给人留出想象的余地。

  原标题:《四时行·万物生 北林大艺术设计学院部分2020届研究生毕业设计作品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