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特点

  产品经理这个族群的“出身”背景很多元化,由资深销售转过来的、从临床专业跨领域过来的、从小专员一步一步爬上来的......可以说,有资质做到一个八面玲珑、有理有据的产品管理者,必然是有两把刷子的。

  市场部还很能留住人,因为比起销售部来说,可以免去日晒雨淋,比起一般的支持部门如培训部、医学部等,要更有成就感,再加上话语权和薪资水平在医疗公司里也很高。所以一旦坐上PM,苦活累活两手抓,一条道走到黑,白了头熬到MM的人不在少数。

  作为产品经理,如果想最终成为一个复合型管理者,除了传统市场部的历练外,也许还有三个新兴部门,可以让产品经理得到更快的历练,实现自我增值。

  很多医疗外企的PM,都因为业务需要,与亚太市场部的关系很密切,甚至有虚线汇报给亚太PM的情况。若能再上一个平台,除了经验度更强,相对的福利待遇也会上升很多。

  但进入亚太市场部是很多PM向往却难以得到的岗位,因为似乎大家都在自己固有的圈里打转,如同区域市场部很难跳到中央市场部医院,中国PM很少有几乎跨越到亚太,在更大区域内实行产品管理。

  二是善于数字化及工具化的业务呈现及分析模式。比起小聪明,如果受过传统的商学院教育,懂得运用合适的逻辑去分析,再用简洁的样式呈现,才是大区域PM应有的素质。简单来说,先读个MBA,会为你加分不少也,是面试时的一个加分项。

  三是对亚太区域的整体了解。如同你在中国做产品管理有必要了解医疗圈生态一样,如果想要面试亚太层面的职位,最好也要展现出全局观,日常需要扩大知识储备和眼界,多多研究亚太的市场情况和走向非常重要。

  基于以上三点,如果你能够最终靠一些方式与亚太市场部保持好关系,令你得到关注和重视。那么机会虽少,未必是没有的。

  很多医疗公司也叫upstream marketing,负责的工作会更有战略性,纵观整个公司的发展为出发点,而不像PM仅仅负责自己一亩三分地的管理,公司层面的全盘考虑更多一些。

  例如会涉及到产品线的兼并买卖,为公司拓宽一些业务渠道。在一些医疗产品纯进口的公司,为了更落地的去做本土化的生意,做打包业务,有时会买入国内的一些新研发产品作投资;再例如为维持产品在行业内的份额,需要兼并掉其他“小鱼”。

  一般来说新业务发展部门人数不会很多,做资本的高精尖人士,基本都是以项目管理为单位,进行推进,所以对个人的多部门协调沟通能力有非常强的诉求。

  再次如果想转到这样的部门,对公司的整体战略定位需要很清楚,把握好公司整体的方向,帮助公司打好“方向盘”,保证路线正确,生意稳固,占据好或者提升市场份额。

  对于没有销售经验的PM,再想往上走,是一个不小的硬伤。你不够真正了解前线的买和卖是怎么回事,设计的产品策略就很难落地,非常容易被销售打枪。但是如果转销售,很多 PM是不愿意的,觉得从低做起不值当。

  近几年,线的医疗外企,都兴起了针对私立(民营)医院的集团化销售部,很多都是独立的一个新部门,随国家对民营医疗的扶持增大,资本对民营医疗的投入也很青睐,这块新兴业务医疗公司都很重视。

  不同于原先单一产品的销售,做集团化销售除了对产品了解外,更需要会做方案、会讲故事,打包销售公司全线产品,让民营老板们为你公司的产品理念买单。

  你也许不需要跟一般客户维护关系,但你有必要了解全公司的产品,而且有很大的可能性在医院筹备初期就介入,做合适的方案,且尽可能的把公司里所有的产品都做进去,有利于之后耗材的产出,然后根据医院的资金情况,去匹配不同高中底端的产品线。

  当然,做一个项目的时间会很长,涉及的人物也很多,采购方有医院投资者、运营者、设备及耗材使用者,企业内部也需要协调那么多产品的利益关系者。工作虽然复杂,但如果有机会做一做,可以触碰到真正的大项目管理,也可以一举摸清公司所有产品线。如果真的有能力,几个项目跟下来,会更易脱颖而出,被公司管理层关注。

  综合管理者需要多部门的实战经验,这也是大公司在培养储备人才时,会采用轮岗培训的制度。如果想要更上一层楼,除了踏实努力,合理而精密的职业路线规划也很重要。产品经理们,拿出管理产品的水平,为自己设置最合适的发展路径,让自己永远在职场上保有价值。

  思齐俱乐部是医药人学习分享社区,为医药个人学习赋能。作者观点和案例仅供学习方法使用,不代表商业公司真实情况。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