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特点

  现在,很多工序都已能用电动工具,例如大型木料切割或打孔,但是关键之处还得靠木匠的双手。“比如说斗拱,机器可根据图纸,严格地切割出来,但是安装的时候,没有工人就不行。”在建造修缮古大厝、宫庙的时候,高炳星要行走在大梁之上,手里拿着锤子或凿子,根据目力观察,在关键的地方来一下,“这种机器就做不来,因为我们人是活的,能够观察现场的细微变化,纠正拼装后不适合的地方。”

  这种纠正要精确到毫米。例如,平时我们按压桌子、椅子、床铺,如果听到“嘎吱嘎吱”的声音,就知道坏了。“这样的一种情况,在拼装家具,尤其是用了大量金属配件的,特别有可能会出现,因为木头跟木头之间,是靠金属连接的,没有共生的力量。那些纯木头的,你见过这样的一种情况吗?一个好的木匠,就是在加工的时候,把不同木头的力量融合成一体。”

  好的木匠,要在加工时就察觉缺陷,不能等到发出声响。不过,现在好的木匠,慢慢的变少了。18岁那年,高炳星在南安市柳城街道当学徒,一起干活的非常多,但后来慢慢都转行了,他也曾一度花了几年干别的,后来觉得还是当木匠顺手,“也不是好赚,就是稳定,总有人要装修,会做家具就饿不死,可完全养家糊口。做得久了,技术就上来了。”他发现,身边的工匠朋友都是50岁以上的,也不用互相抢活,因为就算每个人每天干满24小时,活还是干不完。

  应邀担任本次大赛裁判长的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张天宇,也很感慨“好木匠稀缺”,不过他对前景还是看好的。“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美丽乡村‘留住乡愁’受到重视,各种旅游景点古建筑需求量也很大。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这门手艺能赚钱!这就不需要过多的担心会断了,总是会有人去钻研的,因为技术越好,赚钱越多!”他说,木匠是手艺活,最重要的就是动手能力,这也是国家经常举办各级比赛的原因,挖掘好木匠。

相关产品